紙張耐折度儀是評估其耐用性的核心環節,而試樣尺寸的規范性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與可比性。根據國家標準GB/T 2679.5及行業實踐,試樣制備需嚴格遵循尺寸、形狀及預處理要求,確保測試數據真實反映材料性能。

一、標準試樣尺寸:寬度與長度的精確控制
1.基礎尺寸要求:
①寬度:試樣標準寬度為15±0.1mm,這一精度要求可避免因寬度偏差導致折疊過程中受力不均。例如,若試樣寬度為15.2mm,折疊時局部應力集中可能使耐折度虛高。
②長度:試樣長度需≥140mm,且縱向與橫向試樣需分別制備。例如,在測試箱紙板時,縱向試樣需切取150mm×15mm,橫向試樣為140mm×15mm,以模擬紙張在實際使用中的受力方向差異。
2.特殊材料調整:
①超薄材料:對于厚度≤0.25mm的紙張,試樣長度可縮短至100mm,但寬度仍需保持15mm,確保折疊過程中纖維結構充分受力。
②復合材料:如電子行業銅箔片,試樣尺寸可參照紙張標準,但需增加厚度適應性測試,例如在0.1-2.3mm范圍內調整夾具間距。
二、試樣預處理:環境與形態的雙重控制
1.溫濕度平衡:
試樣需在標準大氣條件下(溫度23±2℃,相對濕度45%-55%)平衡至少4小時。例如,若試樣在20℃、60%RH環境下處理,其含水率變化可能導致耐折度測試誤差達±15%。
2.表面狀態要求:
①無折痕與皺紋:試樣表面需平整,避免因局部損傷導致折疊時應力集中。
②無污點與分層:污染物或層間分離會顯著降低耐折度,需通過顯微鏡檢測確認試樣完整性。
三、測試方向與數量:縱向與橫向的差異化評估
1.方向性測試:
紙張耐折度存在顯著各向異性,縱向耐折度通常為橫向的2-3倍。例如,某牛皮紙縱向耐折度為1200次,橫向僅450次,因此需分別測試并標注結果。
2.重復性要求:
每個方向至少測試10個試樣,計算算術平均值、最大值與最小值。例如,縱向測試中若10個試樣結果為1180-1220次,平均值可報告為1200次,變異系數需≤5%。
紙張耐折度儀的試樣制備需兼顧尺寸精度、環境控制與方向性評估。未來,隨著智能檢測設備的發展,如自動裁樣機與溫濕度監控系統的集成,試樣制備的效率與準確性將進一步提升,為紙張質量管控提供更可靠的技術支持。